“以前办一场校园招聘会,异地差旅成本最少要1万块钱,本地的线下招聘会,成本也要1、2k,虽然我们在线上也有招聘渠道,但是收到的简历总是非常零散,无法满足大批量的用人需求。校园专场效果虽然好,但有时为了非批量的岗位去招人,耗费人力又耗费成本,确实没有必要。”身为文化生活平台“东家”的校招HR,90后的张静,在没有接触钉钉新校招平台之前,一直被校招的渠道择选所困扰。 
互联网+传统文化,难上应届生求职C位? 作为一家为民间手工艺人,通过买卖与使用的商业化,保护传统文化延续的匠人手作电商平台,2015年5月成立的“东家”,一直致力于“让传承成为潮流”。尽管东家获得了SIG、复星集团1.1亿元的B轮投资,拥有3万个手匠艺人,且80%、90%的匠人是80、90后,但在杭州的校招市场,一家仅有200人规模的“非标电商”,依然抢不上许多应届生的求职“C位”。 
“其实现在许多90后的大学生都对复兴传统文化很感兴趣,但是传统的线下校招渠道,我们只会去部分高校,一来他们没有我们需求的如珠宝鉴定、茶文化、篆刻等特殊人才需要的专业,二来线下几分钟简单的沟通,也无法为我们找到那些真正热爱这个行业,充分认同东家文化的“匠心”之人。”面对招人的窘况,年轻的张静一直在寻求传统校招的创新方式。 偶遇钉钉新校招 视频简历发现“志趣相投”的人 一个偶然的机会,张静了解到了钉钉“新校招”平台,犹如打开了一道新世界的大门。“4月初,我们通过钉钉新校招的线上专场,同步在线招聘定点投递,当天就收到了70、80份的简历。其实在钉钉招聘之前,我们对技术岗位的HC就已经满了,但因为钉钉推荐的人才确实不错,我们从3-5个人候选人中筛选面试后,还破格招了1个人。” 并且,钉钉新校招的视频简历功能,也提升了业务部门和HR部门的工作效率。“身为公司的HRBP,以往校招都需要在业务部门和学校之间来回磨合。创业公司大家都很忙,业务方面试时间总是协调不来,现在有了视频简历,通过钉钉一键转发,在线沟通,业务方就能够直观看到同学的谈吐、精神面貌,看完简历就犹如一场初面,大大节约了彼此的时间。” “以前做学校的宣讲会,不仅要挨家挨户跑校招,有时还需要去疏通同学校的关系,否则连校门都敲不开。”在张静看来,钉钉新校招从源头上帮助创业公司解决了校招问题。“钉钉新校招其实是帮助企业HR提前做了很多学校的部署工作,打通了企业跟高校之间的沟通渠道,让优质的学生人才能够主动到碗里来。” 
参与共创推动产品变革 上线企业宣传片传播传统文化 不仅如此,张静还亲自参与了许多钉钉新校招产品的“共创”工作。通过自己亲身使用的经历,帮助钉钉新校招产品不断迭代“我当时有提过产品可以增加一个本地简历的下载功能,这样就可以方便随时在本地查看,没想到最终真的被采纳了。跟钉钉团队一起共创的过程有时候挺辛苦的,但是想到能发挥作用,感觉很值得。” “东家对于文化平台使命感的价值认同是很强的,所以我们真心希望可以找到一些志同道合的小伙伴,真正热爱传统文化,跟我们一同走下去。”张静花费几个月的时间,特别为钉钉新校招平台拍摄了东家的独家宣传片。“这不仅是对企业招聘需求的展示,更是东家希望能够把传播传统文化的精神,通过钉钉新校招的平台进一步的发扬光大,激发更多9的同龄人,共同推动传统文化匠人精神的传承。” 
下半年的招聘需求,被钉钉新校招承包了 在张静的推动下,钉钉新校招逐渐成为了东家的核心校招渠道之一,她还把自己成功的校招经验分享给了二更等杭州本地5家同类型的创业公司。“今年下半年,我们又会有许多临时性的正式、实习生招聘需求,我们也不打算做校招专场了,钉钉马上又要举办线上招聘专场活动,用一个钉钉新校招,完全能搞定。” “虽然现在市面上的许多招聘类产品几乎都是免费的,但是在让业务部门了解到新校招对于学生、学校、HR、企业之间的沟通连接价值后,公司的几位创始人都纷纷表示,愿意为钉钉新校招这样能够提供企业宣传、后续合作等等增值服务的优秀创新产品付费。” 
虽然在中国传承传统文化的道路“任重道远”,但与钉钉这样,具有相同使命感的合作伙伴为伍,未来东家的“匠心之路”一定会走得更为宽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