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17日凌晨,举世瞩目的“嫦娥五号”返回舱顺利落地四子王旗,中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的收官之战取得圆满成功,在疫情肆虐和国际形势变幻莫测的当前,这一属于中国航天人的高光时刻极大地鼓舞了民族士气,同时也彰显了我国新型举国体制的优势。 在返回舱落地时成功抢镜的“玉兔”,给这次严肃的科学活动注入了一丝诙谐和趣味,仿佛一下子拉近了普通民众和科学探索的距离。记者注意到,除了“玉兔”以及“嫦娥五号”总体单位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被瞩目以外,还有一批参与任务的企业受到了大众的关注。总部位于北京市海淀区的北京和德宇航技术有限公司就为本次任务提供了世界一流的钻月电机。 时间回到2012年,和德宇航与嫦娥五号总体研制单位组建了钻月电机产品的研发团队,并联合各方力量协同攻克产品研制的诸多难题。虽然从项目之初就面临各种挑战,第一台电机就反复做了数百次试验,经历了多次归零,但和德宇航团队不忘初心,迎难而上,连续攻克了高功率密度、高温耐性等难关,终于研制出了能在200度高温下持续工作,功率超过1000瓦,重量不到2.5千克的钻月电机,最终确保了钻月取壤任务的圆满成功。 
记者了解到,北京和德宇航技术有限公司创建于2007年,总部位于北京理工大学国防科技产业园,目前在荷兰、法国、香港、西班牙、摩洛哥、南非、墨西哥等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子分公司,是一家国际化程度极高的商业航天公司,目前拥有超过20名外籍员工,管理着由140余家国际分销商构成的服务网络。 成立以来,和德宇航依托全球400余家航天产业合作伙伴,以及丰富的国内外政府资源,先后为载人航天、北斗导航、嫦娥探月等多项中国航天重点型号任务提供关键产品和技术服务,为中国航天的快速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为响应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中长期发展规划的号召,和德宇航从2015年开始规划了由48-60颗搭载AIS/VDES、DCS、ADS-B及光学相机等载荷的“天行者”小卫星星座,并且目前已经成功发射了5颗在轨试验卫星。和德宇航结合卫星通信、导航和遥感信息,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大数据分析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为全球海洋海事、交通运输、能源电力、农林牧渔等行业客户提供天空地海一体化的资源融合解决方案。目前已经在国内、泰国、南非、赞比亚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智能空间信息服务验证项目,并且在部分非洲国家已经获得了当地政府的运营许可,实为不易。 
和德“天行者”卫星平台  和德“天行者”AIS船舶跟踪系统平台 据悉,北京和德宇航技术有限公司于2019年和2020年分别获得了多只国家基金的投资支持,已经成为一家混合所有制企业。关于参与探月任务,和德公司的有关人员表示八年时间不算短,伴随中国航天事业迅速发展,整个公司以及参与探月任务的员工都有了巨大的进步和发展,但八年时间也不算长,在探索星辰大海的伟大历史进程中只能算是弹指一瞬。未来,和德公司一定会将中国人守望千年的飞天梦镌刻在心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百折不挠,超越梦想,为中国航天建功,为民族复兴立业!
|